高考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,而高考志愿的填报则是这个转折点上至关重要的一步。以下是对高考志愿填报相关要点的总结。
一、志愿填报必备资料
1. 大学招生章程:5月大学官网会公布,家长需及时查看,避免信息过时。
2. 各校近三年提档分:7月可在大学官网查询,这对于判断录取可能性很重要。
3. 各专业近三年录取分:不同学校情况各异,这是选择专业的重要参考。
4. 各学校招生计划:6月中旬官网公布,包含招生人数和学费等关键信息。
5. 一分一段表:用于同位分/位次换算,帮助考生准确判断自己的位置。
6. 批次线:批次确定后,考生可明确自己能填报的范围。
7. 就业质量报告等:可作为选择专业和学校的工具。
8. 保研率:对于有深造打算的学生是重要参考。
9. 转专业问题:了解学校的转专业政策,以防录取专业不满意。
二、高考成绩出来后考生要做的事情
1. 查看全省排名位次:这是确定报考范围的关键一步。
2. 查看一分一段表:准确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。
3. 根据排名查去年分数和相关专业、大学:对照招生简章,筛选出合适的学校和专业。
4. 整理和选择最终志愿填报方案:可以利用志愿卡辅助,大数据预测能提高准确性。
5. 重视志愿填报:好的志愿填报相当于高考多50分,不能马虎。
三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
1. 高考出分后:首先确定位次,求出过往三年高考同位分数。
2. 确定大学范围, 汇总可选大学:得到综合的报考选择。
加5 - 10分 | 冲击大学名单 |
减5 - 10分 | 稳定大学名单 |
减10 - 20分 | 保底大学名单 |
3. 确定选择专业:结合兴趣、性格、就业方向、是否考研、是否出国等因素。
4. 合理搭配大学、专业:计算各个搭配的录取几率,避免滑档退档。
5. 合理安排志愿填报顺序:形成完整高考志愿清单。
6. 登录各省考试院网站,填报志愿:完成最后的操作。
总之,高考志愿填报需要家长和考生共同努力,提前准备资料,仔细分析成绩和位次,科学合理地选择学校和专业,确保志愿填报的准确性和合理性,为考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